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止水带埋设位置

好消息!南昌人离红谷隧道通车又近了一步!

  昨日,红谷隧道最后一节沉管“出阁”,在5艘拖轮的陪护下,用了7个小时抵达隧址。

  

  

红谷隧道12节沉管浮运全部完成!

比原计划提前了2个月

为隧道2017年6月通车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我们的记者通过航拍记录了这激动人心的画面!

↓↓↓

  浮运现场

7小时完成沉管“最后的航行”

  1

  ---清晨5点,放鞭炮

  在红谷隧道干坞边,施工人员点燃了鞭炮,庆祝红谷隧道最后一次沉管浮运。

  

  2

  ---7点30分,沉管拉出坞口

  沉管“E11”已经被缆绳拉出坞口,浮在赣江江面上。

  

沉管出坞

  随后,5艘大马力拖轮与沉管连接,并组织浮运编队,“护航使者”将护送“E11”走完航道。

  在江水的助推和拖轮的牵引下,沉管缓缓向生米大桥“漂”去。市政公用集团红谷隧道项目副经理万超说,与之前的浮运的11节沉管一样,“E11”沉管也要通过生米大桥、朝阳大桥、南昌大桥,到达隧址进行寄放。

  

沉管出坞

  “沉管浮运沉放简单来说,分为三步走,第一步是出坞,第二步是浮运,第三步是沉放对接。”万超介绍,“沉管自重达2.5万吨,吃水较大,水下部分有8米左右。浮运技术要求高,极小偏差会导致的搁浅或碰撞,必须按专门航道缓慢移动。”

  

短管节拉合工作

  

拖船接驳

  

  在江面上摆正

  3

  ---9点10分,通过生米大桥

  沉管“E11”通过生米大桥

  4

  ---10点13分,通过朝阳大桥

  

  

  临近中午,已经连续6个小时作业的施工人员,“领着”沉管向南昌大桥驶去。“南昌大桥桥墩间隔68米,桥墩安装缓解冲击力的防护栏后,净宽仅为63米,穿桥时沉管左右距桥墩仅有5米,稍有不慎就会触碰到桥墩。这是沉管浮运最难也是最关键的节点。”万超说。

  5

  ---中午11点,通过南昌大桥

  

  沉管顺利通过南昌大桥。万超说:“12节沉管浮运,我就紧张了12次,现在终于可以放心了。”

  6

  ---中午12点,顺利抵达隧址

  万超的对讲机中传来拖轮指挥人员的声音:“沉管已经顺利抵达隧址,马上开始系泊。”

  等待沉放

  拖轮和岸边的工作人员发出一阵欢呼:红谷隧道沉管浮运圆满完成!

世界最大异地双子干坞“完成使命”

  红谷隧道主线全长2650米,过江段长度共1329米,由12节沉管“拼装”而成,沉管浮运安装也是整个工程难度最大的部分。

  “隧道过江段施工处长江中游的赣江段,其江水丰水期与枯水期水位落差超过10米。加上赣江段河道极其狭窄,全年通航,水流急且流速大。可以说隧道建设中整个管节浮运工作是最具挑战性的工序。”万超说。

  

  沉管浮运要考虑水流、水速、水位、风向等各种因素,这是一项“靠天吃饭”的活。万超告诉记者,隧道最后一节沉管浮运完成,意味着隧道过江段贯通进入倒计时阶段。接下来的工作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来对工期进行把控。

  随着最后一节沉管浮运完成,那么生米大桥旁沉管的预制厂——双子干坞将如何处置呢?

  记者了解到,红谷隧道的干坞是世界上最大的异地双子干坞,12节沉管在这里分两个批次预制,每个批次预制6节管节,12节沉管动用了12套超大液压模板台车,使用了12万立方米混凝土,3.6万吨钢筋。

  干坞是两座巨大的明挖基坑,深16米,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干坞作为管节的一个临时预制厂,浮运完成后,干坞的使命也圆满完成”万超说。

  隧道探秘

红谷隧道是江西第一座越江市政隧道

是国内内河最大的沉管隧道

也是世界上首次在江河中游修建沉管隧道。

  一节节沉管“拼”的隧道安全吗?万一隧道内出现交通事故,如何疏散逃生?……

  随着红谷隧道进入开通倒计时,大家对这些话题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记者实地探访红谷隧道施工现场,揭开红谷隧道神秘面纱。

红谷隧道的通车模拟图

  

“拼”出来隧道安全吗?

  

沉管安装偏差不超过35毫米

  红谷隧道的过江段采用沉管法施工,这是在水底建筑隧道的一种施工方法。

  万超介绍,沉管隧道具有断面布置形式灵活、断地层适应性强、结构及接头防水性能好、结构安全性高、施工速度快等特点,尤其在“一江两岸”城市隧道建设中,具有埋深浅、两岸引线短、路网衔接好、适用领域广、实现与地下共同管廊合建等优势。

  为保障沉管沉放安装精度,将重达2.5万吨的庞然大物在江底合在一起,项目部采用调节盖和吸附式锚块的技术创新措施,保证了沉管安装最大累积误差小于35个毫米。

江底隧道怎么防水?

  

多层“防水衣”保隧道百年不漏

  过江隧道建在赣江水下,怎么防水呢?“隧道建设引进、应用国际一流的防水技术和材料。”万超介绍,沉管隧道防水分两部分,一种是管段柔性接头防水,第二种是管段混凝土结构防水。接头防水采用荷兰GINA止水带与OMEGA止水带双道防水,在水的压差下完成对接,随水的压力增大而加大压缩量。管段结构采用抗渗混凝土,结构本身具有抗渗功能,使管段穿上了“雨衣”。

遇到暴雨会不会积水?

  

水量超过设计自动开启排水泵

  为了防止隧道积水,在进出隧道口设置横截沟,及时将水排至两侧的排水泵房。同时,在隧道内部增设了泵房,排水泵由液限仪自动开启。如果水量超过设计标准,将启动应急预案,加泵排水,确保隧道内正常通道。

  隧道沉管会不会受船只“触礁”或抛锚而产生危险?“红谷隧道抗震烈度为7级,在南昌使用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所以市民不必有这样的担心。”万超说。

发生事故如何逃生?

  

水下疏散通道直通地面

  为了防止交通事故等突发意外事件造成的隧道拥堵,红谷隧道建设全国首个水下疏散中心,隧道内出现车辆拥堵的情况下,可以及时引导和分流车辆。

  东岸疏散大厅为国内最大的水下疏散中心,整体面积403平方米,配备全长194米逃生通道和两个总面积331.8平方米的消防水池和一个消防泵房。隧道中每隔200米位置设置了疏散横通道,隧道内一旦发生事故,可以通过横通道迅速疏散至逃生通道,逃生通道直通岸上,可以实现运营期间的全方位防灾疏散。

隧道用了哪些新技术?

  

创造12项世界之最与国内首创技术

  红谷隧道的沉管施工方法,是世界上在江河中游修建沉管隧道的首次壮举,为沉管隧道在江河中游位置修建提供了第一手的科技成果和宝贵经验,将进一步推进沉管隧道施工技术的发展和世界影响力。

  该项目先后取得了国家级QC成果奖2项,申报并受理了70余项发明、实用新型专利,取得了7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证书;形成了10余项施工工法。先后研发并创造了国内首次在江河中游修建最长沉管隧道等12项世界之最与国内首创技术。

通过哪些道路进出隧道?

  

国内最大水下立交连接多条道路

  红谷隧道采用“快速过江、立体交通、多点疏散、东西贯通”的设计理念,两岸设置多个进出口与区域路网衔接,解决出口处交通拥堵问题。

  西岸于丰和中大道东侧设主线出入口,于红谷中大道东侧设一对出入口。东岸以地下“双Y型”互通立交形式连接沿江中大道,于中山西路分离立交北侧设一对出入口,于朝阳中路北侧设一对出入口,在中山西路设一对出入口,在朝阳中路设一出口。

  东岸通过多匝道的设置,建成国内最大的水下立交,由3进4出共7条匝道组成,全长2997米,以“5Y+3X”形式在地下形成多处互通立交与沿江中大道、中山西路、朝阳洲中路等老城区既有道路衔接。

隧道开通后有什么意义?

  

开辟过江新通道,3分钟穿越赣江

  红谷隧道双向6车道,限速50公里/小时,届时,市民在沿江中大道快速路,或是中山西路、朝阳洲中路等道路驱车,可以很快抵达红谷隧道东面入口,进入隧道之后,最快3分钟穿越赣江,然后从西出入口驶上怡园路,分流至红谷中大道或是丰和中大道。

  红谷隧道的建成,开辟了一条新的过江通道,将大大缓解南昌大桥与八一大桥的过江交通压力,预计将减少南昌大桥约30%的车流,对八一大桥能够减少约11%的车流。红谷隧道将快速沟通东西两岸新旧城区经济圈,助推红谷滩CBD中心的快速发展,也将成为英雄城南昌一张标志性的名片。

  来源:南昌晚报

  记者 吴跃强、马悦、万勍、魏勇剑

  图片均系本报摄影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每一个重大工程的背后都凝聚了无数人的智慧和汗水,攻坚克难一步步走下来真的很棒,为我们的技术点zan!

  精彩回顾

  ?再不看就晚了!身份证新规出炉!9月起,这20项证明无需派出所开了!

?太嚣张!南昌一车主违停被罚,全家上阵暴打交警!两交警被打重伤,始终不还手!

?南昌人注意!以后请钟点工不能太随便,认准这个证很重要?

?蹊跷!快递寄出后统统被退回?!背后竟牵出一起跨省大案,南昌警方首次破获…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